爱读小说
繁体版

第285章 木制引信炸弹(1/2)

爱读小说域名已更新,请记住:www.52dus.cc

    此人正是匠作局火炮司司长王又安,周大海的师兄,赵士桢的传人。

    他当年和周大海被丁毅一起召过来,他主要负责和葡萄人鲁末略一起造炮,他精通神器谱,会造各种火器,百人敌和万人敌也是他率先研究出来的。

    “丁大人,我们讨论过,这个应该不是很难,因为他原理和百人敌差不多,点燃之后,有一定时间再爆炸。”

    “关键是如何点燃,如何控制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是否可以在上装引信?”丁毅问。

    因为万人敌和百人敌都是靠引信点燃的。

    “可以的,丁大人,其实咱们明朝也有这样的炮弹,叫开花弹。”王又安道。

    原来明朝时,已经有过所谓开花弹。

    但那时制造工艺太落后,所以火炮发射的时候非常危险。

    他们发射时要先点燃“开花弹”上的引信,把开花弹放进炮管里面时引信朝前,然后再迅速点燃火炮上面的发射药引信。

    那时候的炮管直径要比炮弹直径大,发射药被引爆后,会从“开花弹”和炮管之间的缝隙里面喷出来,极容易引燃“开花弹”暴露在外面的引信,导致提前爆炸。而且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能一次性生产炮弹全壳,要一半一半的生产然后拼凑起来,这种壳子很脆弱,很容易被发射药爆燃时摧毁,再者除了危险外,即使成功发射出去威力也很小~,所以“开花弹”在那时候一直流行不起来,然后就慢慢被弃用了。

    “所以一是解决炮弹壳牢固的问题,二是解决发射药引燃引信的问题,应该是可以的,给我们点时间。”

    王又安代表火炮司表态,需要时间。

    丁毅虽然是军校生,但也没研究过这个,他仔细回忆,依稀记得好像历史上有种什么炮弹,就是这样发展起来了。

    “让我想想--”丁毅站起身,在会议室里走来走去。

    这可不是他前世看到的历史,而是看一本网络小说里主角写到的。

    时间有点久,一时想不起来。

    他走来走去,再想想百人敌的样子,终于,一拍脑袋。

    “我想起来了,我想起来了,那个叫木管引信炮弹---”

    居然什么样,他当然记不起来,只记得是用木管插进炮弹里,引信才插进木管里,只露一点点头。

    他还记得炮弹底部好像要用木托固定,但怎么弄的,完全不清楚。

    他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,但现场坐的全是专家,大概说了下后,众人似懂非懂。

    会议散开后,火炮司专门组织了十名工匠,负责这件事。

    时间转眼到了四月。

    此时丁毅治下人口达到十二万,囤田达到十三万。(原计划是到六月份完成十三万,提前了两个月。)

    同一时间,登州兵变打的热火朝天,兵部侍朗刘宇烈调援兵两万五千人平叛,京城还送来红夷大炮六门。…

    但刘宇烈等将领不谙军事,军纪不明,人马杂揉,那里打的过身经百战的孔有德。

    叛军先烧了官军的辎重,再称乱涌上,官军又是大败,只有几百人逃回莱州。

    红夷大炮也被叛军夺走,叛军拿炮打官军,山东巡抚徐从治于四月十六日中炮身亡。

    六月刘重庆与王万象疏请调关外精锐平叛,九日,下旨调山海关辽东夷汉精锐四千万,入关。

    双方对峙到七月,孔有德再次用诈降之计讲招安,登莱巡抚谢琏与莱州知府朱万年信以为真,出城招安,朱万年被杀,谢琏被抓走。

    这下朝庭和崇祯大怒,终于决心彻底剿灭这股叛军,不再谈判。

    七月,丁毅治下人口达到十三万五千,夏种十三万亩,人口与田地首次持平,同月征新兵五千,新成立12营,16营,这让他的兵马,达到一万九千。

    宣布征兵后没两天,李忠义和王又安请他去观看新造的木制引信炮弹。

    丁毅听了大喜,这才几个月就有了?

    到了现场后,王又安给了他一个炮弹,向他解释。

    他们根据丁毅所说的,采用锥形信管插入炮弹内部,炮弹和百人敌差不多,包表是薄铁里面是火药和铁钉,还有火油,然后引信插入木制信管中,露出一点头。

    为了试验炮弹外表的铁皮厚度,火炮打试射了上百炮,炸了三门炮,最后炮弹铁皮薄度定为大概现代二毫米左右为最适合。

    太厚了,爆炸开后,没什么威力,太薄了,还没出膛可能先炸。

    木管引信基本构造:木管的两头都是木头,中间一大段是空心的,里面放上燃烧速度很稳定的药埝。

    《原历史上的木管引信炮弹,会在木管上面提前标好刻度,在发射时炮兵会根据距离的远近估算炮弹飞行的时间,然后在对应刻度上挖出一个孔(能够接触炮弹内部的火药),再然后把木管引信插入炮弹内。

    木管上面的刻度是根据炮弹发射距离来标刻的,都是经过大量实验汇总计算出来的。打个比方: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“510274334” 立即领双份红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