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小说
繁体版

第二百二十二章 贾主事(1/3)

爱读小说域名已更新,请记住:www.52dus.cc

    河南道、开封府、密县县衙。

    新任县令陈淳刚刚审理完一桩凶杀案,此刻正在后堂和县丞等人闲谈。

    密县是大县,全县户籍有一万五千余户,总人口超过了七万,在开封府治下八县中位列第二,陈淳双十年纪能做到这种大县的父母官,殊为不易。

    此县人口众多,税收较高,与此很容易做出功绩来,在原县丞、县主簿、县尉以及师爷的辅佐下,陈淳仅用一个月就稳定了原本有些混乱的局面,把全县治理的井井有条,百姓安居乐业。

    一个伴当走了进来,禀报道:“大爷,外面有人求见,自称来自京城宁国府。”

    这人是陈淳奶娘的儿子,是陈家的家生子,自小和他一起长大,陪他在私塾里读过好几年的书,一如贾宝玉身边被赶走的李贵,是他的贴身小厮、伴当和书童,也是真正的心腹,他此番至密县赴任,便将此人带在身边听用,负责跑腿传话以及办一些小事情。

    陈淳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,大喜道:“莫不是仲卿来了?也不提前说一声,我好有个准备。”

    “大爷,来人非是宁伯爷,而是他的贴身小厮。”

    县衙外,贾瑜的贴身小厮见陈淳快步走来,连忙行礼,恭声道:“陈公子,小的奉我家老爷之命,前来给您送亲笔书信一封以及古扇一把,请您查验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从包裹里取出物品,双手奉上,陈淳接下后,吩咐伴当先带他进去喝茶歇脚,自己去了火漆印,取出信纸,站在县衙门口仔细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陈淳是一位为民办事,清正廉明的好官,在任上秉公执法,铁面无私,很得密县数万百姓尊敬,街上往来的人们见到他纷纷行礼问好,他全神贯注的看着信,一时间倒忘了回话。

    一纸书信看罢,陈淳满脸喜意,快步走回前衙,对贴身小厮拱手道:“今日天色已晚,请你在县城内歇息一夜,明早再动身还京不迟,明天早上过来取回信,陈三,让衙役去归园给他开间上房,好酒好菜招待着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陈三带着贴身小厮出去了,陈淳摇着扇子回到后堂,卢姓县丞盯着他手上的扇子,惊讶道:“陈大人,这扇子一看就不是凡品,怕是有些年头了,依下官看,少说也有两百年。”

    “哦?卢大人对此还有研究?”

    卢县丞接过扇子,和师爷细细鉴赏一番,摸着下巴,笑道:“陈大人有所不知,家父乃是古董商人,在他的潜移默化中,下官在这方面也颇有涉猎,小有所成,如果下官没有看错的话,此扇乃是前朝著名画师石恭子之手笔,距今已有两百五十余年的历史,在市面上可谓是百金难求,极其少见。”

    陈淳感慨道:“我这位贤弟,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我,以往在扶云书院读书的时候,我便受其恩惠颇多,他还送了我一首极好的词作,让我的丑名传扬天下,只可恨我身无长物,没有什么好回礼的。”

    他所说的词是那首“长亭外,古道边”,贾瑜曾把它谱写成曲,一如后世那般,现如今在外面广为传唱。

    师爷提点道:“大人,宁伯爷出身贵重,品性高洁,想来金银珠宝等俗物是不缺的,亦是不耻的,依在下看,您不如送他几只寒羊,眼下正是最肥美的时候,补气补力,对身体康健大有裨益,做为回礼,最合适不过。”

    寒羊是密县最著名的特产之一,和密香杏、金银花合称为“密县三宝”,肉质细嫩饱满,相较于其他羊,膻味较轻,直接用白水煮,撒上一把盐,剩下的什么调味品都不用放,就是一道难得的美味,而且也适合拿来炙烤。

    不光本地人喜欢吃,周边府县的百姓也不例外,每年春天都会有很多羊贩子来此采买,然后贩卖到周边各府县,不过因为运输不便和成本的问题,他们一般只在河南道内兜售。

    陈淳一拍额头,恍然大悟,快步走进卧房,未几,拿着一个钱袋子走了出来,递给陈二,吩咐道:“你现在就去集市上挑选二十七只肥硕的寒羊,让人装了马车,连夜送到京城,宁国府十只、户部右侍郎府、张掖伯府和李家各五只,剩下的两只给家里送去,这里是我上个月的俸禄,七十两分文未动,应该够了,记住,一定要等价采购,买完后你亲自去送。”

    大县县令每个月的月俸为三十两,除此之外,还有各种补贴,比如说茶、酒、炭、盐诸物,喂马的草料、随身伴当的衣粮等均由朝廷负责,折算成现银,这些加起来也有四十两,综上所述,陈淳月俸为七十两纹银。

    卢县丞小声道:“陈大人,其实这些是可以走公账的,算在祭礼和驿站修缮上,这些月俸您还是自己留着吧。”

    陈淳摇了摇头,他知道和光同尘的道理,但是他做不到,别人当了县令,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么多年读书花费的银子弥补回来,然后贿赂上司,和同僚以及下属想方设法的挪用公款,再请朝廷拨发银子剿匪,修缮城池、驿站和官道,实则这些银子一多半都进了县令、县丞等一干官吏的腰包。

    打个比方说,朝廷给某县拨下五万两银子用于赈灾或者其他用途,但这笔钱经过层层克扣,雁过拔毛,最终能有一半花到百姓身上就算是谢天谢地了。

    百姓们都拿“三年梁县令,五万雪花银。”和“三年梁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,这两句话来抨击他们,只可惜官官相护,同流合污。<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“510274334” 立即领双份红包